成都之行的一些感触:少即是多、1+1≠2、营销人真的太累了

2019年4月24日,摄于成都武侯祠

4月的成都线下SEO分享会开完后,我和Luke陆续拜访了一些公司和个人,都是做海外有关的市场。

本以为成都这座休闲的城市,营销人应该会活得比深圳要休闲,而且据我和Luke的目测,加班文化貌似没有北京和深圳那么疯狂。

但,SEO和海外营销人,好像过得不那么好!

KPI考核,压力很大;网站SEO流量在3月的那次Google核心算法更新后有所下滑,更加忧心忡忡。

怎么办?

能怎么办?

我也替他们干着急,因为分析原因后发现,这不仅仅是SEO的问题,还涉及产品战略和企业遗留下的一些“通病”(这个稍后会提)。

因为我们是SEO人,这里举个相关的例子。

线下分享会后,很多读者问我,上个月谷歌核心算法更新,网站的自然流量下降了,什么原因,该怎么办?

这里再次统一作答,现在及以后的谷歌算法更新引发的流量下降,不外乎这么几个原因:

  1. 内容质量问题(大概率)
  2. 违反谷歌政策的外链(大概率)
  3. 误伤(小概率)
  4. 网站技术端问题(小概率)

我的感觉,国内的同行,干海外市场的,通常栽在前两条;而且,企业站通常是第一条,个人站偏向第二条,或者一二条兼沾。

好了,不深入探讨SEO了,这里分享我的一些总体感悟。

少即是多

Less is more!

都2019了,我们很多企业和个人依然奉行“多品牌”、“多站点”策略。

我曾说过,你越怕什么,它越来什么。

你越想通过建立几十个网站来分散风险,其实最后你可能什么也没得到,每个网站表现平平,你的失去了维护它的动力和耐心。

产品也是一样,你公司的产品销售跟产品的数量不成正比的,越是成熟的产品,越是如此。

何况,如今的海外市场拥有众多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,多品牌、多产品路线谈何容易。

有时候,你把一款产品做到极致,就行了,因为只要营销不差,通吃这个细分市场是很正常的。

我早就说过,现在已经进入了赢者通吃的时代,详见:

赢者通吃!跨境电商企业该如何有效调整SEO战略?

很多国外的科技公司,就那么一两款产品,活得很滋润,而且企业人不多,管理压力也小,真的是small but powerful。

英文内容站(个人),也一样,一个网站做好了,收入完全可以抵你以前十个小网站,而且只要跟着Google来,走白帽SEO路线,被惩罚打击也是小概率事件。

一句话:连睡觉都踏实!

1+1≠2

你没看错,1+1不等于2。

而且,说得更绝对一点,1+1在marketing里通常小于2。

为什么呢?

边际递减效应!

很多同行(在公司职位还不低)认为,把网站流量提升一倍、公司人员规模扩张一倍,貌似销售就可以提升一倍。

很可惜,通常会事与愿违。

Don’t be greedy!

Marketing的世界很奇妙,很多时候比的不是你的员工数量有多少,或者网站流量有多高;

而是你的产品转化率、及员工的个人能力。

营销效果,一般都不能用简单的数学公式去预估,而是

creativity, number of trials and errors, and agility.

感觉上面的英文更加符合我的表述,不一一解释了。

重点提提agility(敏捷,反应速度),因为很多marketing tactics / SEO strategies通常遵循first move advantages。

意思是首先知道的人,会很快去尝试到自己领域,等分享到互联网上被你发现后,或许已经表现平平甚至失效。

这一点特别适合解释一些外链获取策略。

不是说你发送100封外联邮件,可以获得5个合作或外链;发送200封,就能获得10个。

No。

因为资源的属性不一样,而且有限,请提高开发效率。

营销人太累

我不反对企业制定KPI,但很讨厌制定不合理的KPI。

特别是针对SEO和营销人员而定的KPI,细致得跟产品销售挂钩,那我就觉得没必要了。

毕竟,真的不可控。

我通常会教我们的营销伙伴们一招:

甩锅!

销售上不去,不是我们营销的错,而是我们的产品真的不咋滴。

我基本敢说,很多出海的软件公司,没有一款产品是世界上最好的。

言下之意,没有一款产品可以通吃那个小的细分市场。

产品,要么是跟随策略,要么直接仿照。

四个字:没有灵魂!

当然,我不是产品出身,但海外的软件产品和公司我知道得不少,还亲自参观和拜访过一些。

真的,我们跟国外的差距挺大的,一款有灵魂的产品,背后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团队,一个公司。

与其让营销人下“军令状”,不如改进产品,提高产品转化。

还记得marketing的那个customer journey吗,一环扣一环。

最坏的情况就是:

我们营销人把潜在客户(流量)招呼到店里(网站),别人走了一圈,什么都没买。

你说是谁的错呢?

与营销有关的另一个毛病是:企业的营销人员占比过高!

有些公司超过一半的人员是营销推广人员,还是那句话,我们做的是网络营销,不是地推。

提高营销人员能力,而不是简单粗暴的“扩张”。

因为盲目的扩张,去开发海外互联网资源,有可能对你品牌产生致命的打击,到时哭都来不及。

那时候,1+1不仅小于2,可能还是负数。

所以,真的得小心。

产品人,别老盯着国内的竞争对手,多出去看看吧

上面说到营销人很累,其实,不用想,产品人也一样。

但,我发现一个通病,做海外市场的产品人员,没几个跑过海外,有的甚至连英语都是个问题。

那你怎么去了解和发现海外客户去求呢?怎么处理客户对你产品的反馈(别老去问客服)。

跟随策略,是很多产品人的思维。

而且,更要命的是,你们跟的是国内的竞争对手,甚至互挖墙脚,自相残杀啊。

我说过很多次,采用跟随策略,你永远没法完成超越。

而且,跟的不好,反倒把自己弄丢了。

哎,说多了,都是泪。

直接给建议吧,不管你是搞产品还是营销,没事多出去走走。

成都的,不是去深圳,而是直接去海外。

远的,美国加拿大,欧洲;近的,东南亚也行。

看看:11月份我和Luke要去参加的两个海外营销大会

出去后,不仅可以舒缓一下解压,而且有机会和自己的客户合作伙伴线下见面,真的是线上千面不如线下一面。

好了,感慨有点多,有些地方可能还得罪某些公司或个人,见谅,都是我的大实话,真心想看到你们能超越某些欧美的竞争对手。

最后,感谢邀请我做营销顾问的公司,好意心领,但目前不考虑,主要因为自己不想活得太累,现在也不差钱,如果答应你们了,估计以后忙得连SEO老本行都跟不上,那就两盘皆输了啊,哈哈。

P.S. 本文开微信赞赏了,上次的成都分享会PPT都忘了开,虽然知道开线下分享会我自己是赔钱的,但我们以后还是会尽力办下去,5月分享会还没定,可能在深圳或广州吧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