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在2018前夕:致已逝的二十几岁,人生归零,重新起航!

越南胡志明市一个众创空间,开放区

好久没更新博客和微信了。

是的,我已经来越南了,在胡志明市待了五天,这两天在河内,过两天回深圳。

选择这时候出来走走有几方面的原因,主要是因为过去一段时间个人状态不好,出来旅游调整一下。

还有,马上就2018了,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,只是对于我们87年的,2018的到来意味着彻底告别二十几岁了。

每每想到这里,心里不由得一颤。。时间过得好快,回想起十年前,20岁,那时还在武汉念大学,享受象牙塔般的校园生活。

2010年一毕业,同窗四年的许多同学从此再也没有见着,大都彻底失去联系了。为了梦想、为了工作、为了生存,我们的足迹从同一点发散至世界各地。

毕业后,我加入了深圳万兴软件(后改名为万兴科技),还记得当时武汉校园招聘时的情景,自己被第一个选中时,心里很是激动。

虽然两年后我选择了离开,但对万兴一直抱有感激之情。。昨天刚看朋友圈说万兴科技成功上市了,还是蛮高兴的,选择坚守的同事们真心不容易,不羡慕,唯有祝福!

2013年,踏入美国,读书工作;2017年,选择回国;2018,路在何方?说实话,我没有答案,但会做一些尝试,一些有意义的尝试,不一样的尝试。

不过,肯定的是,英文SEO实战派的博客和微信公众号会持续更新,除非确实有意外状况发生。

美国

在美国的四个年头里,走的地方虽然不多(主要待在加州),但收获不少,尤其是在商学院念书的那段日子里,与超过来自50个国家的同学交流过。所以,现在不管在越南的大街上遇到哪里来的游客,总会有话题交流。

比如:从胡志明市北上至河内,下飞机后,我直奔出租车站台,发现一个来自挪威的女孩也在那里等车,由于我们的目的地很近,决定一起拼车;交谈中,发现她才20岁,就决定成为一个职业背包客,在挪威工作两个月就可以来亚洲玩10个月,我问她为什么不去念大学,她回答说学校没意思,就喜欢去不同的国家玩。

前天晚上在河内一条小巷里遇到一个荷兰机械工程师,49岁,我们一起边吃烧烤边品尝当地的啤酒,一聊就是一个小时,他对中国还有亚洲的认识超出了我的预期,特别是对我们国家的了解,简直就是一个中国通,除了语言不通外。

昨晚在一个众创空间(顺便说一句,越南的很多coworking space真心不错)遇到一个来自希腊的小伙子,25岁,为美国波士顿一家咨询公司工作,为了省钱,和我一起拼车来到我所在的酒店大堂,就为了蹭网做项目,咨询师,工作强度你懂的。。出来旅游也不例外,他一直待到凌晨5点才去机场转机,我咬牙陪他聊到凌晨1点多。

可以说,没有美国的那段经历,我不会像现在这么自信的去尝试一些事情、并成熟的考虑问题。当然,话说回来,美国并非我们印象中的那样美好(或者某些媒体描述的那么糟糕)。

说到这里,我感觉亚洲人对美国有一种无法解释的崇拜,国内就不说了,我的新加坡同行,上次在泰国认识的人,还有这次与诸多越南当地人的交谈中。。都很深刻的感觉到我们亚洲人对美国的印象包括:美国什么都强大、美国人都很聪明、美国产的东西一定是高质的等等。

这就是潜意识、还有被营销的结果,媒体的扭曲报道也是罪魁祸首之一。当然,我并非在此否定大家对美国的认知,只想说:you believe it only after you see it!用我们古人的话讲:百闻不如一见!

引用我在美国读书时一个教授说的原话:Do not generalize, do not make assumptions! 意思就是:不要以偏概全,不要随意假设。大到一个国家,小至个人,这句话都成立。

在美国的近四年里,我遇到的挑战,毫不夸张地讲,超过了25岁以前去美国之前的总和,原因也很简单,因为25岁以前,我几乎没有真正地走出过自己的舒适圈。

每个重要的人生阶段,总会被一些人和事情所决定,没有自己的想法,人生的道路似乎已经被设计好了,就像玩游戏,要想通关,必须那么走。

可是。。在美国的生活并非那样,读完书,你面临两个选择:留下来或者回国。

选择第一条路的人,需要自己想办法找份工作,找到工作后又得希望公司能赞助你去申请工作签证,申请H1B后忧心忡忡的期待运气好能通过美国移民局的抽签,幸运拿到H1B的人似乎又都朝着绿卡去追求。

这个过程可以耗费你整整十年,甚至二十年。。我见过有的人拿到美国绿卡后头发都白了,青春已经不再。如果你喜欢这个过程,一步一个脚印去追求,可能会觉有很有意义,会过得很充实。

选择第二条路的人,成为海归,要么创业折腾一把,要么加入大公司获得不错的职位和待遇,这里就不细谈了。

我当初选的是第一条,我的性格也属于那种喜欢折腾型的,印度同学鄙视我的英文沟通,我会让他在短短几个月后就改变对我的看法;同学都说留下来不容易,我就想试试看。

找到第一份工作时,为了节省交通时间,我直接在当地AirBnB的一个客厅睡了几个月,18美元一晚,在硅谷,你找不到比这更便宜的了。

第二份工作在加州南部,从拿到offer到settle down不过两周,直接把美国当地同学的车买下来,正式驾照都没拿到手,一口气在加州公路上开了800公里;半年后稍稍稳定,又再次回到北加开个U-haul卡车把家具全部拉到南加。

H1B没有抽中,有点沮丧,但后来想得挺开的,真的,no complaint。。继续读了第二个硕士,毕业后,签证就成了问题。

听了导师的话:“尽人事,听天命”。。从真正决定回国,到下武汉机场,前后不过10天时间,快刀斩乱麻一般,处理掉了过去几年在美国生活的所有痕迹。

记得最后离开apartment之前,给邻居Luis发了条短信,后来就上了同事的车直奔机场附近的酒店,还好,半夜时记得更新了Facebook状态,跟曾经一同求学和工作的朋友和同学道别。

至今回想起来,依然有点梦幻般的感觉。

回国

很奇怪,没去过美国的人都说美国很好,想法设法去那里。

去了美国后的国人,特别是拿到绿卡一族,很多又说中国机会现在是多么多么的好。

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,在San Diego一社区公园里见到一个中年人,在深圳打拼了很多年,打算移民美国,她居然说在深圳现在不发(财)都困难。

哦,是吗?我之前在深圳待了那么多年,我怎么没觉得呢?后来想想,她应该跟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,虽然在同一个城市,这里就不多说了。

回国后,特别不适应,曾一度以钓鱼打发时间,只为寻觅那份与大自然独处的宁静。当然,你可以认为是环境不同、文化差异所导致,这些几个月后也克服了。

但,我至今尚未适应的是,国内的商业环境和互联网环境,我曾尝试着去找工作,瞧瞧职场环境是怎样的,毕竟距离上次在深圳工作已经过去四年。

说实话,有些失望。。我们的办公室充斥着太多“勤”文化,天道酬勤、勤能补拙、业精于勤等等几乎随处可见。

不是说勤劳文化不好,但对于我们搞营销的人来讲,我认为,勤劳是创新的天敌,我们需要的是work smart, and then work hard。注意:work smart在前,work hard在后。

所以。。我放弃了找工作的想法,专注于SEO和自己英文内容小站的发展,算是为自己工作,没事的时候顺便到处走走看看。之前说过,哪里有SEO和网络营销大会,我就会出现在那里。

但参加过不少国内外行业大会后,我发现:

1. 我们还没有真正走向国际化。 虽然我们的产品已经出口到世界上每个角落,但人没有真正走出去,特别是搞市场营销和外贸的,很多依然纠结于语言这道坎上,根本不懂海外客户的需求以及他们的文化,就更不用说沟通和推广了。

2. 我们依然在窝里横。说得不好听点,就是内斗,眼光太低,太逐利了,正是这种不良的行为导致我们的商业环境不健康,翻翻BAT(现在应该就AT吧)作恶的历史看看,有些真是罄竹难书。

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阿里抄袭门,昨天晚上在河内一个coworking space做事到10点才回酒店,跟我最后一起走的有一个来自新加坡的创业者,聊到了他的创业项目,说有可能跟阿里的某部门(Ant Financial,当时我还没反应过来)合作,听他的口气,觉得蛮自豪的,作为一个startup,能有机会榜上阿里这么大的公司,应该感觉很荣幸。我就试探性的问了下他知不知道之前抄袭门这一事件,他居然说完全不知情,哎,真是替他捏把汗。

从某种程度上讲,我们其实有点像井底之蛙,偶尔跳起来可以看到外面更大的视野,但始终没有看过水井以上的世界,世界真的很大,也很精彩,只是我们不知道。

互联网似乎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,只可惜它是半开着,我们的信息获取渠道依然有限,所以经常国外发生什么我们国内不知道,国外人也不知道我们国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,只知道中国GDP增速很快,中国人在国外旅游都是撒钱的节奏,所以在他们的印象里,我们都是很rich。

说到这里,回想起2013年我刚踏上美国的情景,关于房租跟房东讨价还价,他很气愤地说:

You Chinese are rich, I read that in newspaper every day.

我当时还傻傻地跟他解释说,不是这样的,我来自农村,其实那里挺穷的。。你看,这就是美帝媒体做的恶。

梦想

人生归零!

最初看到这个词来源于一本书:《思考的技术》日本一位著名的管理大师写的,书中谈到了他如何对人生职业几次归零,比如从应用化学、到核物理、再到麦肯锡做经济管理咨询,每一步几乎是180度掉头,最后都做得非常成功。

当然,我羡慕大师,更不膜拜他。。但他归零的态度和魄力,我很受感染。

人生说长不长,说短不短;遇到事故或意外,有些人说没就没,比如:之前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SEO鼻祖之一Eric Ward

人生一旦有归零的机会,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,做有挑战性的事情,难道不是件蛮奢侈的事情么?等你老了,顾虑多了,甚至迈不开脚了,就更没机会了。

如果说二十几岁是发现自我的时代,我认为三十几岁应该是坚守自我的时代。

不说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那些虚的东西,但你起码更加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,擅长什么、不擅长什么,喜欢与什么样的人相处、不喜欢与哪些人结交,向往什么样的生活,等等。

比如,我发现自己属于喜欢折腾的那种,虽然性格偏于内向,但合适的时候我会自信的展示自己;我不喜欢阿谀奉承、为了得到什么而去巴结别人;我喜欢待在安静的地方,但偶尔也爱去热闹的地方看看;我喜欢与真实善良踏实有梦想的人一起为伍,不喜欢与油嘴滑舌出口成脏的人走进。

好了,讲了这么多。

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?为什么说是归零呢?答案就是:

2018及我的三十几岁,我希望能走遍世界,顺便为我们国内的营销队伍走向国际化做点贡献。

前面一半是我的个人目标,后一半是我的使命。

基于这种使命,2018我打算开始创业,从零开始,不管成败,因为我相信,这是一件蛮有意义的事情。And yes, I’ve got a chip on my shoulder!

招募

重新起航!

读完上一段,你应该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了。

2018,我的两大关键词是:出海 + 创业

出海 – 包含两层含义,第一、我会亲自去海外不同的国家体验不同的文化;第二、带领志同道合的营销伙伴们一起出来探索。

创业 –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,但我不会为了创业而去创业,这次越南独游,收获颇多,其中之一就是脑海中突然闪现了一个business idea,想弄成一个startup看能不能成。

因此,想邀请志同道合的伙伴们2018一起出海,做什么呢?

  1. 旅游。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,享受美食和风景。
  2. 工作。如果你跟我一样是做英文SEO和内容站的,我们一起去不同国家的众创空间做事,绝对有氛围、有激情,还有,100%英语交流。
  3. 创业。刚说了,我已经有了一个startup idea,打算寻找伙伴一起尝试,如果在出海的过程中我们聊得很来,那么我可能会邀请你一起折腾一下。

具体的商业细节还在思考中,使命刚才已经说了:帮助国内的出海企业打造一支具备国际化竞争力的营销队伍。

所以,如果你是一个跟我一样怀揣梦想、爱折腾;ideally,又喜欢网络营销的人,可以考虑一下。

你能获得的好处包含但不限于以下:

  • 享受旅游带来的快乐;
  • 了解不同国家的风情和文化;
  • 与国外自由职业者交流;
  • 提高英语沟通水平;
  • 如果你正在搞英文内容小站,我们可说的就更多了,或许我能帮你一把。

当然,我估计满足条件的人不多,因为经济、工作、个人规划等等原因,所以,我也不抱太大希望,如果能找到一两个同行的最好。

如果你有兴趣,请首先邮件与我联系:[email protected]

不要微信了,2018我的目标之一就是不让微信成为我手机使用率最高的app,它是目前个人生产率的第一大杀手,就跟国外的Facebook一样,你用得越多,他们的市值会越高,而你失去的,不仅仅是时间。

Anyway, let’s make it happen!

就写这么多了,回去洗洗睡了,明天赶飞机回深圳。

《写在2018前夕:致已逝的二十几岁,人生归零,重新起航!》有7条评论

  1. 你好,我是看万兴的朋友分享你的微信公众号内容跟踪到这里的,我也在互联网营销混了几年了,也想创业,有很多idea,不只能否交个朋友?

    回复
  2. 杭州的小伙伴来报个到。(其实是年龄相仿的准大叔)
    John,你的文章很真切。国内的Online marketing大环境确实不尽如人意,这也需要每一个行业里的朋友共同努力。期待你们的声音哦。

    鉴于一些很俗套的客观现实原因,出海创业相关的暂时我是没办法了,不过啥时候来杭州了,有机会可以大家搓一顿。哈哈。

    老站长留。

    回复
    • 老站长好!谢谢留言,好巧,正在计划去杭州看看,10号左右吧,到时希望可以当面交流。

      回复

发表评论